吕华青
 
发布日期:2010/7/1 9:17:04    浏览次数:6092        

巧夺天工塑瑰宝

2003年1月吕华青文   

在好友张建法的家里品乌龙茶,多样的茶具中,一把小壶造型新颖,光洁流畅,格外引人。张先生看了我对小壶的兴趣,便递给我一张报纸。那报纸上刊登着日本著名的作家成田重行的速写作品——一把紫砂提梁壶。细读明方才知道,这把壶的独特,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刘天源所作,成天重行对此精湛的艺术情有独钟,特地提笔作画称道。张先生告诉我,我们品茶用的这把小壶就是出自刘天源之手,自己也是很喜欢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 张先生是沪上的收藏家,有人说倾心收藏的人,是在“玩世界,读历史”
言下之意就是见识多光。他的首肯使我对刘天源这个名字留下了最初的印象,张先生邀我同去观赏刘天源的作品时,我欣然同意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 天源陶艺工作室设在上海近郊的一个僻静地带。他中等个子清瘦的面盘上,一双眼睛炯炯有神,微黑的肤色透出健康的活力,整齐的长发扎成一把,随意的披在肩后。谦和的语言,真诚的微笑,很容易消除陌生人与他初次接触的心理距离。不如陈列室,中国著名画家刘大为题写的“天源陶艺馆和”著名书画家篆刻家韩天衡题写的“东方瑰宝”等横匾和条幅首,先跃入眼帘。这是一个艺术的殿堂,各种陶刻,人物雕塑,现代陶艺。紫砂壶艺等作品会和一起,既显示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灿烂,又使人感受到中西文化结合的风韵,一件件作品造型各异,神采飞扬,体现艺术家对生活的发掘,对自然的感悟,对社会的认识,对生命的真爱。在这里我见到了成天重行速写作品的原件,沉稳的壶座,飘逸的壶梁,巧妙的构思和高难的工艺令人叹服,一把提梁壶匠心独运,多次荣获国家级精品金奖,难怪行家里手都称之为当今的“壶圣”
      面对一件高度超过一米名为《醒》的作品,我思绪万千。作品中的人物半卧于地
,右手举杯高悬,臂膀的肌肉和手上的劲箭清新可见,那神情仿佛在与生活进行着命运的抗争与呼唤。作品受到民间醉拳的动作启,发通过完整的艺术造型以及对人物形态和神态的刻画,准确反映出人物的心态,令观赏者沉思,在沉思中又仿佛在与主人翁进行着无声的对白与交流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,但艺术作品不仅仅反映的是生活,而且还反映出作者的文化素养,人格境界。天源从事陶艺研究三十年。他坚持“作品在于新,工艺在于精”为自己的座右铭,呕心沥血,锲而不舍。他的陶艺作品,在构思立意方面,继承传统,又注重创新;在创作手法上追求主流夸张与现实结合。体现出陶艺的超脱。能使人感受到深深的震撼力量。因此他的陶艺深受艺术家和收藏家的称道。他费时三年创制的《中国龙》气势磅礴,堪称一绝。陶艺创作 ,一般在制作一般在火候,这件作品超大超薄,工艺精湛,制作难度极大。陶盘中一条立体圆雕的中国龙
欲腾又止,两条细如针尖的龙须,活灵活现。作品超凡脱俗,透露着一种雅气,给人很多联想。 

《达尔文》又是一件令人赞叹的作品。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创立了“进化论”揭开了从猿猴到人的细胞细胞演变法则,他的“物尽天择,适者生存”的学说,成为世人称道永恒的真理。天源十分崇拜他,一直酝酿着要为他塑像。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,紫砂人物雕塑以往都是关公,观音,弥勒佛等等。要把这位西方的大智大愚者
的头像同水与火的洗礼,留在我们面前,需要在继承与突破上下功夫。面对的第一个困难,是没有蓝本,他跑遍了整个宜兴,才找到一张达尔文的侧面照片。之后又几经周折,在电脑上找到了达尔文的六面照片。他将书面照片电脑照片和自己自己对伟人的想象融合到一起,多次反复修改,不断总结提炼,终于找到和把握了人物传神之处。科学家头上如丝的浓眉下颚飘逸的长须,被他在写实的基础上加以恰到好处的夸张,利用紫泥特有的质地,拉出纹理,宛如长瀑道道。脑后的长发错落可数,仿佛是激情的倾荡和智慧的流淌·······一颗不凡的头颅,栩栩如生的展现在我们的面前。天源告诉我紫砂雕塑具有一定的局限性,巨型雕塑工艺要求高,立体效果变化层次不同于一般雕塑,必须保持一定的湿度。他创制的<达尔文>正是盛夏,为了避风,他关上了所有的门窗,不能开空调,也不能吹电扇,室内又闷又热。加上作品的上下左右都开着灯,长时间弯腰,精雕细作,汗如雨下。工作时他往往忘了时间的早晚,累了,困了,席地而睡,有时灵感来了,半夜也会爬起来接着干······
          天源在陶艺创作间自由翱翔。读他的作品可以感觉到什麽是物我两忘,自然融衡的艺术境界。他的作品多次参加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并屡次荣获金奖
            也许这正是对他不懈追求的最好褒奖!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2003年1月